蒙志刚自述
文 | 蒙志刚
879
蒙志刚:从最早的“尘埃建筑”系列到目前的“惹尘埃”系列,我绘画的创作过程依次经历了“追仙”、“公元前事件”、“建筑大叙事”以及稍前的“无分别空间”诸系列。就艺术思考而言,我的个人意识源于对微尘的关注,继而坠入离奇神话、再飞越科学未来,回到现实世界,用大情怀评价过自己见闻的历史和当下意识形态,现在又再次落眼尘埃,这无疑是场个人的世界观轮回。创作的过程使人情志飞扬,画笔携心灵让自己无数次穿越时空和认知维度,视野的不断扩大然后缩小,反反复复,无非使人能更清楚的审视自己并成全自己。   在我看来,艺术是件极特殊的事,绘画的逻辑不同于文字的逻辑,越是打动人的视觉景观越不能用语音来描述,即便哲学的推演也不能替代艺术的感知逻辑。以前创作“尘埃建筑”系列,图像的的形成更多是对美的本能表达,到后来融合神话与科幻的场景画面,是我对文明冲突根源的探究阶段;接下来自然是对历史的重新梳理、对人文的认知和批判,彼时,我选择“大建筑”做为批评的载体,因为它足够隐晦和不容置疑的真实内在。之后如同行走在莫比乌斯环上一样,个人情志不知不觉就从大历史情怀悄然转入“奇经八脉”之中,从而凭借一树风尘、空白纸皱指涉人世。   “尘埃”在超然的文化语境里寓意深长,隐含“有为”与“无为”的辨证关系。图像有图像的逻辑,有时艺术更像寓言,一言难尽。   此回我的作品中多是一些无用之用的景观,留白或主题时常的“缺席”正是为了给观者一个瞬时凝固感,也许意识的突然停顿能给人带来始料不及的思辨时空,对平凡之物不平凡的描绘是我近一时期新尝试的创作方法。   艺术让真实生活妙不可言,在我心底,蔡候纸皱,枯树白纱恰似写就的一篇“尘埃赋”